|
一根毛線,加“數”觸“電”大朗毛織通過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發表時間:2022-10-14 10:10
來源:廣州日報
全球每5件毛衣中,就有1件產自“中國羊毛衫名鎮”——東莞大朗!目前隨著全國天氣陸續轉涼,毛衣漸次進入銷售旺季,大朗鎮的毛織商鋪、電商直播間頓時變得熱鬧起來。1979年,大朗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毛織企業,經過40多年的深耕厚“織”,用一根毛線“織”出了一個大產業,形成全國最具規模、產業鏈最完善的毛織產業集聚區。數據顯示,大朗毛織服裝、紗線、機械等全產業鏈年交易額超600億元。 隨著數字經濟對產業推動力的不斷增強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加深,數字賦能和綠色轉型成為紡織產業未來商業形態進化和產業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要方向。大朗毛織通過技術更新、加大研發投入、開拓電商渠道等轉型升級,從OEM生產基地向ODM綜合服務、從訂單生產向自主研發轉變,加足馬力打造千億級產業,精心建設以“大朗毛織”為區域品牌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生產:“機器換人”織出“天衣無縫” 走在大朗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和毛織有關的信息,許多人的工作生活,與毛織產業息息相關。早上九點鐘,位于大朗鎮的東莞織道時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織道)廠房里,早已開始了忙碌的一天。院子里,工人們正在將服裝打包、裝車,這些服裝將從這里出發,送往全球各地的客商手中;廠房內,毛織機器繁忙地運轉,機器上方是一個個紗線卷軸,紗線被拉扯著,隨著機械上下舞動,機器下方緩緩“吐”出一件完整的衣服……這是東莞織道使用新設備“一體成型機”生產出來的毛衣,如同“3D”打印服裝一樣。
圖為一體成型機(通訊員供圖) “與傳統的服裝相比,一體成型毛衣不需要人工縫合,沒有接頭,舒適度更高。”該公司董事長葉國安介紹,用普通電腦橫機(紡織器械),需先織出衣片,再縫在一起;一體成型機只需將數據輸入電腦,機器根據程序自動生產衣服,無須人工縫合。這樣的一臺一體成型機約能節約13名工人的成本,同時,整體生產效率能提升30%~40%。 “隨著毛織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技術更新很關鍵。”去年開始,葉國安陸續投入550萬元購買了29臺一體成型機,以應對市場的變化。他說,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機器換人”推動服裝加工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是發展趨勢。 設計:自主研發主動“修練內功” 東莞織道時裝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一個“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故事。葉國安是大朗本地人,葉國安的妻子周勤則是一名來自四川的服裝設計師,他們很早就開始布局產品研發賽道。 葉國安介紹:“以前大朗毛織是外國客戶拿樣過來,我們進行加工生產;現在反過來了,我們拿自己創新設計出來的樣品去推薦給品牌企業,吸引他們下單。”有了好產品,一些品牌企業主動找到葉國安,間接地也帶動了傳統電腦橫機產品的銷售。
面對市場的變化,同樣位于大朗鎮的東莞亞帛服飾有限公司也從以前單純的“代工”OEM,成長為具有研發設計能力的“貼牌”ODM,公司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東莞同發針織制衣有限公司也不斷加大研發設計的投入,研發設計團隊人數不斷增加,推動公司產值年均增長20%。 技術更新、加大研發投入、商鋪翻新升級……是大朗毛織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主動“修練內功”應對市場的體現。 此外,大朗毛織正在深化“機器換人”技術更新,加大新型材料研發,努力推動“大朗制造”向“大朗智造”轉變,推動毛織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發展,努力實現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 銷售:“電商賦能”直播面向全國 與廠房一大早的忙碌不同,大朗鎮毛一毛織商貿街的熱鬧是從下午才開始的。毛一毛織商貿街是東莞有名的“直播網紅打卡基地”,在這里,幾乎家家店鋪都有自己的直播間。 大朗韓一服飾公司就位于毛一毛織商貿街上。下午三點鐘,在該公司門口,年輕的工作人員正在將直播間下單成功的衣服打包、發貨。直播間里,主播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陳彬豪是韓一服飾的創始人。兩年前,在廣州做服裝批發生意的陳彬豪為了尋找服裝產品的源頭,來到東莞大朗。他說:“電商直播面向全國供貨,只有找到源頭才有競爭優勢。”
主播正在直播間里展示毛衣 一件毛衣從設計到生產,從原料到機械,從加工到銷售,全部能在大朗完成,最快2到3天就能交貨。因此,2020年,陳彬豪將電商團隊從廣州搬遷至東莞大朗。兩年時間,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現在的60多人,從1個直播間發展至10個直播間,公司迅速發展壯大。旺季時,公司電商直播一天的銷售量能達到10000~30000件。 面對多變的市場,越來越多企業希望借助電商直播拓寬銷售渠道,大朗鎮目前有京東物流供應鏈大朗基地等7個直播基地和近7000家電商企業。隨著國內直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韓一服飾也開始布局海外直播市場。陳彬豪說:“海外直播市場仍是一個半空白狀態,產品的定價也更高。” 政府:助推大朗毛織跑出“加速度” 大朗毛織產業如何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大朗鎮黨委書記郭懷晉表示,將以“大朗毛織”區域品牌為主抓手,高標準打造東莞市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核心區,用好市鎮配套2000萬元扶持資金,全力培育毛織產業發展新動能。 他稱,將大力實施“大朗優選”品牌行動 ,全面整合紗線和機械兩個優勢環節資源,實現錯位優勢發展;大力實施平臺建設行動,引入“綜合體”運營企業,如POP設界創新服務平臺、大朗毛織檢測中心等,同時投入約480萬元將毛織表演廳升級改造成大朗毛織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打造大朗毛織展示的新窗口、新形象;大力實施產業數字化行動,在1至2年內,力爭培育3到5家紡織服裝相關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3至4個特色突出、示范性強的直播基地,加快推動毛織產業智慧生產項目等8個重點項目落地建設,通過建立大數據庫協同整合毛織產業上下游。
郭懷晉強調,還將大力實施人才培養行動,除與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大朗毛織服裝產業學院、在四川美術學院成立毛織產品研發中心外,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與專業院校的產學研合作,加快籌建毛紡織培訓職業學校,舉辦毛織服裝設計大賽、技能人才比賽等活動,引進和培養更多毛織設計和技術人才,全力打造新銳毛織設計師人才矩陣和研發基地。 專家聲音: 不打價格戰產業兩端發力 亓曉麗(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創意設計學院教學副院長、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面對形勢變化,大朗毛織產業需要走出舒適區,企業更要齊心協力,不要再打價格戰,而是要切實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形象。這是一個長期改革與適應發展的過程。 目前有的毛織企業資金鏈流轉不夠順暢,有些夫妻店也請不起設計師,而實際市場上也缺乏毛織設計師。針對這一行業現狀,東莞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東莞唯一一所有服裝設計專業的公辦高職院校,有義務為周邊產業發展助力。為此在大朗鎮政府的支持下,學院與當地龍頭企業共同成立了大朗毛織服裝產業學院,從而多方共同發力培養毛織服裝設計人才。相信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將為大朗毛織注入新鮮血液,共同提升整體設計水平。銷售上毛織服裝產業學院亦跟學校商貿專業開展合作,提供電商、直播課程等培訓,從而于產業兩端發力共同助推大朗毛織產業發展。 引進人才讓產業更有活力 馮永強(設界科技集團大灣區負責人、大朗毛織產業創新服務平臺負責人):大朗毛織轉型升級,需要解決兩個大問題,一是怎么將人才吸引進來,產業集群有活力、產業迭代升級均需要有人,這主要是指設計人才和銷售人才,人才進來了產業才有新的活力;二是推動現有運營模式改變,原來是工廠來樣下訂單,大朗的企業進行加工,現在是除了生產以外企業也要進行研發,做自己的產品,讓產業鏈更加完善,如是市場才能更加良性地發展。 記者觀察: 主動造血輸氧大朗毛織求新求變 每當夜幕降臨,來自珠三角各地的服裝店鋪老板們,會來到大朗富康路一帶尋找貨源,這里的毛織產品種類多、價格還低,是他們要尋找的批發源頭產品。這是大朗特色的“夜經濟”。
白天,人們則出現在中國大朗毛織貿易中心等商貿中心,從裝修精美的商鋪中,尋找工廠原創、時尚新品等較為高端的產品。面對市場的變化,近兩年來不少店鋪老板悄悄地對商鋪門面進行了升級改造,從原來的面向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轉變,從而實現差異化競爭。 如今,大朗毛織正在深化“機器換人”技術更新,加大新型材料研發,努力推動“大朗制造”向“大朗智造”轉變,推動毛織產業發展智能化、高端化,積極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毛織產業繼續發展壯大,實現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這一切正是大朗毛織企業“苦練內功”,積極主動應對市場變化的生動體現。 延伸閱讀:“織”出新實力 大朗毛織從1979年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毛織企業起步,40多年來大朗毛織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大朗累計集聚毛織企業21544家,擁有4大市場、6大片區、12條專業街,年生產毛衣8億件,囊括毛織服裝、紗線、機械等全產業鏈年交易額超600億元。 全鎮擁有紗線銷售企業2500多家,年銷售紗線超過100萬噸、交易額超300億元,占全行業市場交易額的一半以上。每年研發推出紗線新品近1萬種,花式紗專利數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是全國最大的針織紗線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 大朗擁有全球最多的數控織機智能裝備,全鎮擁有超10萬臺電腦橫機,形成了一條長約1.3公里的“數控織機專業街”。全鎮擁有超20萬毛織從業人員,另有近7000家電商企業。
文章分類:
集群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