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丨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丨久久久精品2024免费观看丨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丨久久性视频丨久久有精品丨久久免费国产视频丨国产com 紡織行業以高質量的發展成績向祖國獻禮
發表時間:2019-10-09 10:50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初心不改,70年砥礪奮進……70年來,新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世人矚目……70年來,我國紡織行業從弱到強,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70年來,紡織行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化,作為強國富民的力擔者、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經濟發展的穩定器、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以高質量的發展成績向祖國獻禮。 紡織行業在新中國建立時就確立了支柱產業地位,多年來一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軌跡,在大的經濟波動中發揮穩定器作用,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支柱產業地位始終沒有動搖,在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主體產業、創匯產業、就業產業和先導產業等重要作用。 1952年,我國紡織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4.3億元,占全國工業的27.5%;出口額0.43億美元,占全國5.2%。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激發活力,紡織行業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有所提升。到1990年,紡織行業出口總額占全國的20.1%。 進入21世紀,紡織行業抓住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有利時機,進入了黃金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國際環境變化以及我國步入發展新常態,工業經濟出現較大波動,紡織行業始終保持平穩發展態勢。2018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3703.5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3%;全行業凈創匯2501.9億美元,占全國的71.1%。 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70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經歷了生產力大解放、大發展的過程,加工制造能力實現長足發展,在世界范圍的地位變化遠超世人的預期。 建國初期,我國紡織纖維原料主要依賴以棉花為主的天然纖維。1950年,我國棉紗產量43.7萬噸,僅占全球的7.8%,化纖年產量不足1萬噸,在全球經濟統計中被“忽略不計”。為解決原料問題、解決穿衣問題,我國借鑒工業化國家的經驗,實施了“實行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并舉的發展思路。到1978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為276萬噸,占全世界的比重逐漸提升至10%。1996年,纖維加工量首次突破千萬噸級大關,占全球的比重達22%。2018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約5460萬噸,占全球纖維總量55%左右;化學纖維產量突破5000萬噸,占全球化纖產量2/3以上。 如今,作為世界第一紡織大國,我國紡織工業經濟總量占全球的50%以上,不僅有效滿足了我國占全世界1/5人口、約占全世界近1/3的纖維消費需求,還為其他國家提供了2000多萬噸的優質纖維制品,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和推進全球經濟文化協調合作的重要產業平臺。 形成健全完整的產業體系 伴隨著制造規模的擴大,我國紡織產業鏈不斷延伸,逐步形成全世界最為完善的現代紡織制造產業體系。從上游纖維原料供應、設計研發,到織染加工、服裝、家用、產業用終端產品制造、紡機裝備配套等……產業鏈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建國初期,我國棉紡印染業工業總產值占全行業84%。黨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紡織原料生產的政策和措施,使得我國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加工水平持續提升。1984年,紡織行業正式提出重點開發服裝、裝飾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三大支柱”產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新世紀以來,我國化纖工業強勢發展,為紡織行業滿足內需和走向國際提供了充足原料保障;家用、產業用兩大品類快速進步,滿足消費與產業需求的能力全面提升。2018年,在我國三大終端產品纖維消費比重為45:27:28,門類齊全、品種豐富、品質優良、結構優化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優勢全面顯現。 紡織工業經過多年發展,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全產業鏈閉環創新能力的工業部門。完備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使得產業鏈上下協同、產業間協作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也鑄就了我國紡織行業體系化競爭優勢突出。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滿足人民消費需求”是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首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解決中國社會諸多重大民生問題,其中“穿衣問題”是解決得最早、最好的民生問題之一。 建國之初,我國人民物質生活匱乏,人均年纖維消費量不足1公斤。經過多年發展,到1990年我國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時,人均年纖維消費量增加到4公斤。新世紀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動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內需市場增容進入黃金周期,為紡織行業提供了強勁發展動力。紡織行業發展水平也進入快速提升階段,纖維及紗線、面料品種日益多元,終端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有效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2005年,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達到13公斤,已超過當年11.1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我國人均纖維消費突破15公斤,2015年超過20公斤,其中產業用纖維消費大量增加,我國纖維消費數量、結構均逐步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8年,纖維消費量達22.4公斤。 紡織行業不僅為我國十幾億人口創造了日益豐富和更加美好的衣著服飾,對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改善、文化傳承與融合、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國防軍工、安全防護等諸多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還發揮了極大的就業吸納能力,對維護社會穩定也發揮了突出作用。 全方位融入全球化浪潮 我國紡織行業不僅是國民經濟體系中出口創匯和外貿順差的主要來源,還積極融入全球化潮流,以突出的產業實力、開放的發展理念擔負全球紡織工業共同體的構建任務。 建國初期到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紡織行業主要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有少量出口貿易。1950年,我國紡織行業產品出口額僅有0.26億美元,到1978年,出口額也僅為21.5億美元。改革開放為紡織行業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發展將紡織行業正式推向國際市場。到1994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355.5億美元,躍居世界首位。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5年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全面自由化,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競爭力充分釋放的重大歷史機遇。201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2767.3億美元,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比重達36%以上。 在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我國紡織行業積極利用國外原料、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取人之長,補己之短。1978年,紡織行業進口用匯11.2億美元,到2011年,我國紡織行業共進口各種原輔料、裝備、染料助劑等737.5億美元。隨著自我配套能力增強,民營資本競爭力提升,紡織行業利用國際資源的方式從“引進來”轉為“走出去”。骨干紡織企業通過綠地投資、資本運作等多種途徑在海外建立原料基地、加工工廠、品牌及渠道、研發中心等,積極構建跨國產業鏈、價值鏈體系。 如今,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我國紡織工業秉承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以積極的態度和落實的行動,推動新型世界紡織工業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科技創新促動產業提升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紡織行業的科技優秀成果不僅數量可觀,而且創新水平不斷提高,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原始創新,從單一產品、工藝技術創新到集成創新,體現出行業科技進步的顯著成效。 纖維材料技術大踏步前進。國產大容量化纖成套技術持續發展,到“十二五”末,日產200噸滌綸短纖成套設備和年產40萬噸差別化聚酯長絲成套設備已進入產業化階段。差別化、功能性纖維開發能力提升,有效滿足了下游不斷升級的應用需求。高性能纖維也取得重大突破,碳纖維、芳綸等一批纖維自主技術打破國外壟斷,進入產業化階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品種進入國際市場。 紡紗工序向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持續升級,帶動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的紗支、品質、品種呈現出質的飛躍。1949年,棉紡行業萬錠用工約550人左右,而“十三五”以來,全數字化棉紡成套設備已完成產業化研發,萬錠用工可降至30人以下。紡織、染整工藝技術不斷創新,面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如今,我國紡織面料總體自給率超過95%,出口服裝面料自給率顯著提高,服裝出口一般貿易比重提高到2018年的75.2%。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水平提高,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過濾、土工建筑、安全防護、結構增強等領域,為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我國紡織行業在材料領域,實現了高性能纖維從無到有、從缺到盈、從量到質的轉變;在裝備領域,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加快轉變;在工藝領域,紡織、染整工藝技術不斷創新,混紡、交織、復合等新工藝廣泛應用,高支、高密、超輕薄等新品種不斷推出;在配套機械研發與制造領域,部分產品已經可與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爭,化纖、紡紗、針織等裝備大量走向國際市場。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紡織行業通過幾代紡織人的艱辛付出,蓄積了強大的發展勢能,成為全球紡織產業平穩運行的重要主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挑戰與征程,我們全行業“不忘產業報國初心、牢記強國富民使命”,踏踏實實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共同向“紡織強國”建設目標繼續邁進。 (來源: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
文章分類:
行業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