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瑞哲:新時尚 新設計 新商業——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生態
發表時間:2020-07-20 17:10
7月17日,“2020中國紡織創新年會·設計峰會”在深圳市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成功召開。本屆“設計峰會”以“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為主題,以宏觀局勢和頂層規劃的視角,瞻望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創新路徑。同時從“價值驅動力、綠色競爭力、數字增長力”三大議題切入,關注文化自信回歸與消費品質提升,聚焦可持續新時尚與設計發展范式,探討萬物互聯商貿與智慧時尚融合。
孫瑞哲會長在《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生態》的主旨報告中,對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在紡織服裝產業語境中所呈現的新特征進行了深度闡釋,同時闡析了當下與未來產業發展需要把握的四個關系。
以下為講話全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2020年7月17日
很高興在充滿時尚活力、蘊含無限創造力的深圳大浪,參加中國紡織創新年會設計峰會。庚子年過半,伴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成果,生產秩序基本恢復,內需市場逐步回暖,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出現邊際改善。然而,行業發展依然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創新求變、適者生存,成為企業積累發展資本、創造競爭優勢的“標配”動作。 惟有理清發展趨勢,找對路徑,才能與外部的不確定性開展智慧博弈,獲得發展的確定性。借本次論壇,與大家共同解構“新時尚”“新設計”“新商業”在紡織服裝產業語境下呈現出的新特征。 一、“新時尚”的三個特征 1、從生活到生產的逆向串聯 新時尚的第一個特征,是逆轉了傳統的資源導向。以個性化需求為基礎的生活時尚正引領生產的進化,重構基于快速反應、有效產能的柔性供應鏈,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精準匹配與價值統合。 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智能制造,構建“小批量、多品種、高質量、快交貨”的快速反應機制,實現“高效、節能、減排、可循環”的綠色經濟,正在成為紡織服裝產業在生產環節的時尚表達方式。 2、從消耗到綠色的加速轉變 新時尚的第二個特征,在于從消耗型時尚向可持續發展為特征的“綠色時尚”的深度轉變,逐步擺脫傳統時尚產業所擔負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社會形象。 紡織服裝產業的綠色時尚,體現在以綠色原料、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為抓手,持續推動全產業鏈制造高效化、清潔化、低碳化、可循環化,生產并倡導更多地使用優質生態紡織產品,滿足人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隨著落后產能不斷淘汰,產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有效下降,水重復利用率持續提高,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廢舊紡織品回收和再利用的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3、從個體到群體的深度融合 新時尚的第三個特征,在于個體到群體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泛時尚生態。個體唯有融入群體,才能獲得深度關聯的配套優勢,個體通過凸顯自身的符號意義,反過來促進群體的泛時尚生態擴容與再生。 泛時尚生態的建立,是時尚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機制的融合涌現,是時尚品牌、時尚設計師、時尚事件、時尚人才培養體系、時尚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時尚產業集群、時尚都市等一系列復雜時尚要素的綜合集成,也是紡織服裝作為主體的時尚產業與影視、音樂、金融、科技、飾品、旅游、城市建設等領域的融合發展。 二、“新設計”的三個特征 1、設計是生產力 設計是融合技術創新、時尚創意、文化認知和生態發展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設計,作為由個人、企業、社會共同組成的新型生產力系統,兼具物質生產力與精神生產力的雙重屬性。設計絕不僅僅是“形而上”,而是在創造“接地氣”的經濟價值。“新設計”具備了無所不在的滲透性、創意密集的常態性以及不斷升級的科技性。 據統計,設計在非消費品行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68%的設計發生在航空、銀行和交通等行業。在消費品行業,設計創造價值的方式正在變得更加數字化。受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領域認知與心理的綜合影響,當代產品的設計是一面多棱鏡,我們應進一步有效利用大數據研究成果,關注生活方式的變遷,注重流行趨勢的研究,通過設計師設計美學的精準定位,賦予產品設計高質量、高水準的呈現。 為加速推動設計作為生產力的驅動作用,工信部公布了46家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入駐設計機構6100家,線下入駐紡織服裝設計師約1.6萬人,網上簽約紡織服裝設計師1.8萬人。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確立的一批紡織行業工業設計中心應運而生,如華孚時尚、萬事利、歌力思、藝之卉、博洋等。 2、設計的質樸性 這次疫情是新設計的一個轉折點,現實危機與挑戰讓我們迎來一個“簡樸”設計的時代。當然,這個“簡樸”首先建立在當代科技和設計發展的成果上,但是摒棄了炫技的“多余”,過分奢侈的炫耀性設計將被疏離。就像1919年的包豪斯,一戰后的艱苦重建背景,直接形成了功能主義建筑和日常用品的新風格。 后疫情時代,設計的質樸性變得更加重要。一方面,它體現在產品質量上的沉穩性與使用功能的人性化之上,對“質”的追求,是產業遵循正常的價值創造邏輯、亙古不變的底線。另一方面,它體現在性價比的合理匹配上,濾除價格泡沫,脫掉概念外衣,設計風格上更加平實,不刻意做作,不過分顯耀,體現出現代設計“簡而不陋”、“返璞歸真”、直擊本質的“樸”字美學。 3、設計的協同性 近期,中國服裝品牌提出合作推出“跨界聯名款”的動議,這傳遞出新設計對協同的需求,傳遞出時尚產業自身活躍性與開放精神的應有之義。協同性,可以是服裝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和融合,也可以是服裝產業內部創意資源的集成與合理組配。 當然,協同并不僅僅體現在“跨界聯名”這么一個具體的動作上。更具代表性的是,服裝企業運用信息化手段形成設計、生產、管理等各方面的協同云平臺。一方面,設計師在不同時空維度協同完成分布式產品設計開發,異地、多點的不同企業協同完成產品制造;另一方面,設計與外部消費者的協同,使得由客戶驅動的個性化定制模式成為可能。如小米粉絲互動模式、紅領服飾大規模個性定制模式。 三、“新商業”的三個特征 1、從O2O到OAO 新商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渠道創新:從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到OAO(Online And Offline線上和線下)的轉型。即,實現實體門店、電商PC端、電商移動端以及信息媒介的全客群、全渠道、全品類、全時段、全體驗、全數據、全鏈路的融合,以契合新的消費習慣,引爆新的消費觸點,轉化新的消費價值。 具體來說,O2O的核心是把線上消費者帶到實體商店中去,讓用戶在線上支付,到線下去享受服務。OAO是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網店融合的一體化“雙店”經營模式,通過人機交互、人網交互,實現實體商業線上線下信息融合、交易融合、結算融合和用戶融合。 未來,利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與MR(混合現實)技術,將為服裝產業的傳統零售賦予新的能量。根據《增強現實正在改變零售業》的調查顯示:41%的受訪者期待通過AR訪問零售商店;33%的消費者表示,通過AR預覽商品,他們購買商品的可能性更大。 亞馬遜打造了“Amazon Go”“不排隊、不結賬”的新型超市;阿里投資的“盒馬鮮生”絕非傳統連鎖超市+APP,而是供應鏈重構、品類重構、服務重構后誕生的新零售。 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通過在線下開設智慧零售門店,以消費者為中心,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構建新的“人、貨、場”,將從信息采集、產品展示、搭配推薦、虛擬體驗、自助結算等方面,為顧客提供更具時尚體驗感、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2、從店鋪驅動到數據驅動 新商業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數據驅動,而不是通過實體店鋪在實體空間的區域布點,實現品牌的擴張。數據驅動打破實體世界里的渠道分級,呈現去中心化與扁平化的營銷格局,使零售場景成為圍繞消費生活,高密度、嵌入式、隱形化的一種存在。 一方面,數據驅動“新基建”在時尚品牌自身體內的孕育。 以數據化和智能化為關鍵的商業更新,成為時尚品牌著力推動的“新基建”。數字現實技術,包括AR/VR、混合現實等,幫助用戶突破鍵盤和屏幕的禁錮,打破傳統的空間界限,讓人與底層技術進行自然、本能、甚至下意識的互動;認知技術則將人機互動個性化、場景化,通過定制化語言或圖像信息,驅動業務流程,實現無人值守;大數據的運用,可以讓品牌實現實時和按照地理位置追蹤用戶的可能性,跳出實體店鋪驅動的固有時空限制,新商業環境下的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黏度,將變得“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所不聯”。 另一方面,數據驅動時尚品牌在零售決策層面的理性程度。 通過整合不同類型的有效數據,服裝品牌使用數據做出的決策,包括在產品開發、制定生產計劃、貨品組配、訂單補貨、線上線下合體營銷以及制定品牌推廣策略等層面,都顯示出優于基于直覺和經驗的傳統決策模式。同時,可以運用數據來定義和測量品牌接觸點處的消費者體驗,并且運用數據來定義明確的企業關鍵績效指標(KPI)。數據驅動下的時尚新商業,表現出更加理性與穩健的進化體質。 3、從業內零售到去邊界零售 新商業的另一個新特征在于——融合跨界、打破慣性。與內容的結合,與娛樂的結合,與虛擬現實的結合,與所有擁有數據身份識別功能和交易屬性的載體發生即時鏈接的無限商業可能。服裝賣的好的不一定是干服裝出身的,服裝行業會迎來越來越多“門外的野蠻漢”。 在去邊界零售模式的飛速成長下,服裝品牌與零售市場的連接方式深刻調整。場景經濟、網紅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新嘗試快速發展,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網絡展會等模式創新,有效彌補了疫情期間線下渠道停擺的空白。 茵曼是一個逆勢增長的案例。疫情期間,茵曼面向社會招募一萬名“茵曼推手”,借助微信私域流量通過各種渠道推廣茵曼商品,即可享實付金額20%的推廣傭金。2月5日,僅有約10%的店鋪開門,卻迅速收攬了6.5萬名客戶。截至3月11日,茵曼線上小程序商城銷售額臨近1800萬,相當于2019年一年銷售額。這種特殊時期定義“全民皆生產力”的新零售銷售模式,體現出中國時尚品牌的數字資源整合能力。 面對新商業的變化,最重要的是敢于挑戰固有的慣性法則,研習新的消費偏好,認識到無邊界零售背后不同的算法、技法和玩法,結合自身的核心根基,博采眾長,自成一體。 四、發展需要重點把握的四個關系 1、分與合——分工與協同的關系 一方面要實現從“界限”思維向“融合”思維的轉變。 在科學定位區域特色與專業化分工的前提下,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以產業發展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區域開放格局的形成。深入推進行業產融結合、兩化融合、軍民融合、技藝融合,促進國家間、區域間、產業間、企業間的資源能力高度協同。加快建設紡織制造、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另一方面要實現從“獨占”思維向“共享”思維的轉變。 工信部在去年10月份發布了名為《關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其中提出,到2022年,形成20家創新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臺;推動支持50項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共享制造示范項目;到2025年,共享制造發展邁上新臺階。 共享制造是共享經濟的理念從類似ofo和Uber這樣的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的結果。是一種圍繞生產相關的各環節,將分散、閑置的生產能力集聚起來,在需求方之間進行合理分工、彈性匹配和動態共享的新型生產方式。在過去,這樣的集聚和匹配或許舉步維艱,然而移動互聯網技術將消弭資源供需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精準定位閑置資源,并在所有者和需求者之間形成高效的連接。這樣的連接,將促進整個產業鏈縱向與橫向的集成創新,并通過集約化地盤活存量資源,激發新的增量市場。 融合與共享的思維,從關注競爭轉向尋求協同,突破組織邊界、共享資源能力、實現價值增值。具體來看,也將為行業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打造智能制造體系的互聯互通,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相關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以及基于產業集群的紡織服裝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的培育,帶去共生、共享、共贏的發展契機。 2、舊與新——傳承與超越的關系 在世界各種文化思潮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相互影響的今天,“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正成為產業圍繞時尚發展目標,推動新時尚與新設計,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內涵修養與內生動力。 一方面,重識民族文化、重溫歷史經典、重振傳統技藝,已成為新的社會風尚。中國傳統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奠定了中國設計探索獨特風格識別、形成當代東方美學體系的歷史根基。 另一方面,當代消費審美與產業創新需要喚醒、激活、再造傳統文化。創新,體現人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絕不是對前人簡單的物質性復制,而是創造精神的無形延續。創新必須實現超越,不同于因循守舊的存盤模式,需要新的操作系統與新的操作界面。 需要注意的是,手工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產方式在智能制造時代并非對立關系,而是形成良性互補——將機械化生產的科學性、精確度與手工制作的差異性、個性化進行有機結合,使機械化生產和手工技藝的特質在互補中實現創造性轉化。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品牌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是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所在,是完成這種互補的意義所在。 3、輕與重——工具與目標的關系 數字時尚時代,數字經濟將深度賦能紡織服裝產業。數字經濟以接近于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給紡織服裝產業構建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和服務鏈,加快優化供、產、銷經營環節和加快物流速度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杠桿。 5G技術革新有望帶來“輕”的新機遇,直播電商在清晰度改善、沉浸式體驗、全場景直播三個方面將迎來新一輪的重塑升級,如5G和AR/VR技術的成熟使得線上實現逼真的換衣試妝,獲得沉浸式的購物體驗。 需要強調的是,在“輕”之余,仍應保持不變的品質之重、匠心之重、價值之重。如果說,數字經濟是不斷變幻創新模式的一件炫酷外衣,那么產業的健康機體還在于遵循價值創造的基本成長邏輯,即,在沖刺流量與規模銷售之外,保證產品的品質,警惕表面的繁榮之下居高不下的退貨率,拒絕再度陷入低價競爭的怪圈,這將是行業保證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4、利與義——發展與責任的關系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當產業走得太快的時候,更應該記得靈魂要跟上腳步,責任要為行業發展賦能。“責任”的英文是Responsibility,它是由Response(回應)和Ability(能力)構成,責任即反應能力,我們需要以責任的善性,去平衡新時尚、新設計以及新商業時代下的“利”與“義”。 一方面,義利平衡需要建立供應鏈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 首先,構建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從品牌端到供應端全鏈條可追溯體系,提高消費安全水平。其次,通過“責任透明化”保障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披露供應鏈在責任績效、產品環境足跡、勞動者權益保障、環境保護、消費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另一方面,義利平衡需要建立公平競爭的商業秩序與避免電商寡頭壟斷化。 近一年來,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一直在調查谷歌Google以及臉書Facebook Inc.等公司是否存在反壟斷違規行為。疫情期間,亞馬遜公司銷售額反而大漲6%,達到創紀錄的755億美元。需要警惕的是,從長期看市場競爭減弱對消費者和就業者不利。 目前,電商平臺的寡頭壟斷化的形態、內容、結構、布局、輻射力等都發生了深度演變。行業自律公約重要但不足以制約寡頭壟斷,應加快完善電商平臺相關的法律監督管理制度,不斷平衡電商平臺寡頭壟斷和市場公平公正競爭之間的利益關系,既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又保護中小企業利益。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非常的時代,非常的磨難,造就非凡的英雄,非凡的品牌。與大家共勉!2020年,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再創輝煌!時尚的魅力永存,時尚的信仰永存,時尚的斗志永存!
來源自“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www.ctei.cn”
上一篇
四部門聯合發文征集先進綠色技術
文章分類:
行業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