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力·2021 中國棉織產業(合肥)發展大會暨全國漿料和漿紗技術年會”舉行
發表時間:2021-07-21 10:26
當前,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的廣泛共識和國際競合的重大議題。我國也宣布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做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碳達峰、碳中和”也將是棉紡織行業新的競爭優勢和重要關注點。助力實現碳達峰,既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紡織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背景下,行業需要在技術創新、制造創新、規則創新中構建新的比較優勢,以實現低碳發展與能力提升的“雙贏”。 7月16日,“潤力·2021 中國棉織產業(合肥)發展大會暨全國漿料和漿紗技術年會”在安徽合肥舉行。會議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主辦,中棉行協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承辦,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協辦,會議還得到了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別支持。會議以“碳達峰與棉織造”為主題,就碳達峰給我國紡織行業帶來的影響及機遇,棉紡織行業形勢進行了分析,并就織物產品開發、綠色環保上漿等方面進行了研討交流。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安徽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葉梁,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棉紡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江南大學原副校長高衛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主任、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俊,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規劃發展部主任麻林巍,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峰等領導,以及來自紡織高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耀主持。 氣候革命是紡織業新崛起的契機 目前我國棉紡織行業擁有了全球超過一半的紡紗和織造產能,為下游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供給保障。董奎勇在致辭中回顧了棉紡織行業“十三五”取得的成就。我國棉紡織行業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高速織機和全自動穿經機擁有量分別上升26%和55%,智能化生產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綠色生產步伐不斷加快,PVA總耗用量下降超過5個百分點,為棉紡織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國家“雙碳”目標,董奎勇認為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從行業長遠發展的實施意義來看,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措施,也是我國紡織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碳達峰”、“碳中和”將加快我國棉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創新、綠色、低碳發展。 董奎勇介紹說,多年來,在協會的引導和企業的積極努力下,棉紡織行業涌現出一批以“綠色低碳”為發展宗旨的優秀企業,“環保上漿示范企業”、“環保漿料研發基地”等先進典型將不斷引領行業綠色發展,切實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研發、生產及供應鏈管理等全過程,努力提升生產效能,拓展市場空間。 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必將在政策體系、產業規制中有所體現。董奎勇希望行業企業要及時做出調整,將綠色發展納入企業的戰略體系、生產體系、創新體系和價值體系中,以贏得未來主動。 安徽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葉梁在致辭中說,安徽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紡織產業集聚地,紡織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七。“十四五”時期,安徽將立足滁州、六安等地紡織新材料及羽絨、婚紗等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基礎,依托合肥都市圈科技、商貿、文旅等優質資源,發展具有融合、帶動作用的現代時尚產業體系;以華茂集團、申洲針織、中天紡織等龍頭紡織企業和望江、岳西等特色紡織產業集群為核心,打造沿長江地區現代紡織產業示范區;推動皖北、皖西地區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建設新興紡織先進產業基地。通過全力打造高水平、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助力安徽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新一輪區域格局重構中提升發展位勢,在全國構建紡織行業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安徽擔當。 多年來,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為行業綠色上漿給與了長期支持。公司董事長張海峰表示,漿料看似簡單,但非常重要,合肥潤力一直致力于以產品為基礎,以服務為導向,為紡織業提供環保、高質量的產品。他希望各位繼續關注潤力,潤力將用完全替代PVA的新產品奉獻行業。 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規劃發展部主任麻林巍從氣候科學和治理、應對技術和管理、市場和企業轉型共三個方面做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解讀和行動啟示》的演講。 對于中國工業耗能高的原因,麻林巍認為,首先是因為經濟發展階段和工業化階段的原因,產能規模巨大,高耗能工業占GDP比重較高;其次是工業行業的二元結構問題(產業集中度較低),在具備世界先進的大規模產能的同時,也存在大量落后的小規模產能;第三個是資源循環利用較為落后,而資源循環可以顯著降低產品能耗。 對于企業低碳可行的做法,麻林巍提出,要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創新商業模式、參與氣候治理;力爭自身的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達到頂尖;自身開發或要求供應商提供低碳的能源和材料;通過產品和服務向下游消費者傳遞低碳理念和知識。麻林巍最后表示,工業革命始于紡織業,氣候革命也是紡織業再次崛起的歷史契機。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陽夏子作《中國棉紡織行業運行現狀及展望》的分析。在行業整體情況方面,截至2020年,我國紡紗產能達1.1億錠,織機104萬臺。其中:先進紡紗產能約占30%,無梭織機占比約92%。產能逐步向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發展。對于今年行業運行,2021年上半年,國內棉花價格先低后高,整體呈“上漲”態勢,平均為16000元/噸左右。滌綸、粘膠短纖價格整體走低,年初至今,降幅達2000元/噸。內外棉價差較去年下半年縮小。國內紗布價格震蕩上行。目前,紡織企業訂單情況尚可,跟蹤企業紡紗、織造設備利用率分別為 94%和92%。其中,紡紗設備開臺率高于 85%的企業占九成;織造設備利用率高于 85%的占八成。1-5月,重點棉紡織企業紗、布產量累計同比分別增加 22.78%和 8.31%。一季度市場銷售情況較好,進如第二季度,銷售逐漸走弱,下游需求不足。5 月止,重點棉紡織企業紗線銷售量同比增長28.5%,布增長18.7%,增速放緩。 對于趨勢展望,原料和產品方面:非棉纖維用量增長迅速,且差別化、功能性越來越強。在綠色節能方面:紡紗的智能化生產在提升紡紗效率、降低單位用工的同時并沒有明顯增加單位產品用電量;織造的高速化、空壓機智能管理及噴射噴嘴的不斷優化,織機用電效率也明顯提升。環保上漿十年內,棉織造行業漿料和 PVA 的消耗量分別從同比增加約8%,大幅下降到減少超過8%,降幅明顯。在智能化方面:企業將“經驗”轉化為數字模型,人工智能應用逐漸增多,認證、標準、專利越來越重要。在人才與創新模式方面:人工成本逐漸提高,人才短缺明顯,企業品牌意識逐漸增強。 產品開發的兩種力量 江蘇金太陽是一家集設計研發和營銷服務為一體的床品面料供應商。金太陽作為家紡面料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其研發成果轉化頗有特色。他們的研發理念是:健康,安全,舒適,環保,可持續。 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陳紅霞以《高端家紡床品面料市場需求和成果轉化難點》為主題進行了分享。金太陽的商業模式本質,是一個整合資源,創造價值的設計研發服務平臺。公司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國內外設計研發機構資源,在金太陽平臺上進行設計研發、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給客戶提供以成品面料為核心的整體化解決方案。簡而言之,設計研發、技術攻關、營銷策劃、市場推廣,全部由公司完成,生產加工委托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所以,對于金太陽,打造設計研發核心競爭力尤為重要。 2012年,金太陽率先在家紡面料行業推出無PVA家紡床品面料,不僅成品面料健康安全,加工過程也綠色環保。2015年,公司建立了健康睡眠微環境理論體系。2015到2020年,所有床品面料研發都圍繞健康睡眠微環境的五個維度開展,這個理論體系應用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家居環境,的某個特定產品的開發時,需要結合實際指定開發目標,設定工藝路線,要通過試驗、檢測不斷完善。2015年秋冬新品,公司把深海修護因子用于床品,賦予床品面料保濕、抑菌功能,給消費暖、潤、凈、柔的睡眠體驗。2020新冠疫情爆發,針對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公司在睡眠微環境的在清潔度方面進行了升級,把抗菌和抗病毒功能賦予床品面料中。陳紅霞總結說,床品面料研發創新和其他行業領域的創新,本質是一樣的,都有兩股力量在推動,一是來自消費市場需求的反推力,市場需求反推產品研發;另外一個是來自技術創新愿景的驅動力。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者對巾類產品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外觀、用途,新材料、功能性產品備受青睞。但一般毛巾突出的優點僅限于1-2項,開發一款多種優點集于一體的毛巾是孚日家紡的目標。孚日家紡有限公司科長王國立作了《復古竹炭纖維巾被產品的設計開發及市場需求分析》的報告。通過多方面查閱資料,發現竹炭纖維的結構比較獨特,它是取毛竹為原料,使得竹炭天生具有微孔更細化和蜂窩化。 公司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多孔結構,從產品設計、工藝參數、技術創新多方面進行研究,對織物組織結構、外觀等進行新的設計,在后處理工藝上采用環保技術,使得成本降低,在漿紗換屆使用環保漿料上漿。目前產品在歐美市場很受歡迎。談到創新體會,王國立認為,研發產品總體上看兩個途徑:科技創新和組合創新。所謂科技創新相對專業性強,適合高等科學機構或者學校以及有科研實力企事業。組合創新適合大多生產企業以及學院。這個案例就是一個組合型的創新,利用現有的再生纖維里所選擇的竹炭纖維,結合其特點合理設計生產流程,包括:高性能低粘淀粉、茶皂素復合助劑的使用,加上成熟的產品設計團隊的技術。一個完美的產品研發就發揮出了巨大的市場價值。研發創新是單位團體的能源發展動力,只有不斷的研發出適合發展方向的項目,企業才有市場的立足點。 環保漿料替代PVA又有新突破 為了布機順利生產,需要在漿紗機上給經紗上漿。在織布完成后,在印染廠的前處理工序中進行退漿,得到完全退漿后的前處理布匹,進入到下一個漂白或染色工序。環保漿料替代PVA是實現環保上漿的目標。 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峰以《新型低上漿環保漿料的研發及其應用》為主題,介紹了替代PVA,實現環保上漿的難點,實現環保上漿的路徑。張海峰坦言,在純棉中的高支高密的品種、滌棉中的高支高密的品種、新型纖維和化纖品種中還不得不使用PVA上漿。實現環保上漿就要實現易降解或者低上漿,目前的紡紗技術在突破,部分紗可以做到不上漿。如果一定要上漿,就使用易分解的漿料,盡可能采用低上漿工藝,降低上漿量,以直接減少退漿污水和污泥。目前,聚丙烯酰胺漿料最為合適。經過近5年的研究,公司的新型聚丙烯酰胺漿料終于量產,可以用于紡織上漿的主漿料,產品牌號M-5A紡織漿料。其上漿可完全替代“最后的”PVA,實現環保上漿,優點是易上漿、易退漿、環保上漿。目前,產品可實現純亞麻類上漿,牛仔布實現免退漿。 近幾年眾多家紡品牌已經對面料織造公司提出環保上漿的要求,在純棉高支高緊度品種也提出相同的標準,同時此類品種如果采用含有 PVA 的工藝,紗線屈曲度和織造打緯性不好,易產生開停機的橫檔,布面經過后道印染工序后,布面平整度、超柔手感以及懸垂性達不到品牌要求;在生產過程中,滿足耐磨性,減少經向斷經,改善入緯性,是漿紗和織造的控制重點。江蘇悅達家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鵬介紹了《幾種環保上漿工藝在高支高緊度織物上的應用》。他分析了純棉高支高緊度家紡品種織造時的難點,通過對漿紗配方和漿紗工藝的優選,漿紗設備能力的確認,綜絲鋼筘器材的優選,織造上機工藝的攻關,順利實現織造,織機效率在 92%以上,下機一等品率在95%的較好水平。 西安工程大學副教授姚一軍分享了《淀粉漿料性能提升方法與機理》。他介紹,淀粉漿料存在的問題是:淀粉漿料在高溫下才能完全糊化形成性能良好的漿液,淀粉漿膜在高濕度下增塑才具備良好的性能,淀粉漿紗在高上漿率下才能完成織造。淀粉漿料性能提升的思路:降低淀粉糊化溫度,利用季銨鹽醚化可降低淀粉糊化溫度,制備中溫可糊化淀粉漿料;提高淀粉吸濕保濕能力,利用環氧化合物開環原理與淀粉反應,可制備高吸濕、保濕淀粉;解決干法生產淀粉漿料性能中的問題,利用界面增容原理,可制備高性能共聚淀粉漿料。他表示,希望通過提高淀粉漿料性能,突破傳統的高濕度高上漿率織造模式,為降低能耗、改善車間環境、推動漿紗、織造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想得到高質量、低成本的漿紗效果,選擇并且用好一臺漿紗機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漿紗機從結構上講,有多個組件部分組成,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漿槽。因此漿槽從結構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等方面的先進性、質量穩定性、工藝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決定了漿紗質量的優劣。江陰祥盛紡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顧問王正虎介紹了《新型漿槽結構與性能對上漿的影響》。祥盛公司專注于多單元漿紗機的生產制造,幾十年來,漿紗機其他組成部分結構變化不大。而漿槽結構變化很大,因為漿槽是保證紗線上漿質量的關鍵。在介紹了常見漿槽的幾種結構形式后,王正虎對于漿槽的選擇方向認為:三輥式、四輥式是首選。漿槽漿液容積要小型化;紗線在漿槽區域內要主動傳送;取消上漿輥的軸端密封適應高速運轉;提高高壓漿的壓力且需提高壓漿力調節的動態響應速度。新型三輥或四輥式漿槽,徹底解決了傳統漿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為漿紗生產的優質高效、節能、降低綜合成本提供良好硬件基礎。 會議還頒發了新一屆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委員、顧問聘書,聘請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俊擔任委員會主任。第六屆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還舉行了擴大會議,并進行了現場互動答疑。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
文章分類:
產業協作
|